古希臘雕塑,幾乎就是人類雕刻史上最巔峰的代名詞,而在這個巔峰之上,站著一個女人,被稱為最美的女神,叫做米諾斯的維納斯。因為沒了手臂,也被世人稱之為斷臂維納斯。
作為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,這尊斷臂維納斯,被稱之為是完美的象征。
《斷臂維納斯 》又名:米洛斯的維納
我們曾經在之前古希臘神話那篇文章中講到過維納斯的誕生,她是天神烏拉諾斯的小弟弟和海水結合在一起的產物,維納斯是愛與美之神,也象征著豐饒多產,但你知道嗎,她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斷臂的。
1、維納斯是怎么斷臂的
其實,在沒有斷臂之前,維納斯這尊雕塑就已經很有名了。1820年的一天,愛琴海的米諾斯島上,一個農夫舉著鋤頭不小心挖出了一件驚世杰作。此時,這尊維納斯的兩條手臂都還在健在,右臂自然下垂,左右伸過頭握著一個蘋果。
農夫挖到寶貝這種事瞬間就像病毒一樣擴散開來,當時的幾個強國為了增加自己美術館的收藏,都在努力征購藝術品,法國、英國、希臘都來搶,簽合同也好,花錢走后門也好,什么五花八門的怪招都用上了。
就好像一個姑娘有三個漢子爭搶著下聘禮一樣,漢子們也都明白,暴力解決不了問題,但暴力能解決對手。于是法國、希臘、英國這三家就展開了一場特別激烈的爭搶,混戰之中,維納斯的雙臂不幸被砸斷了,從此她就成了一位斷臂女神。
斷臂維納斯復原想象圖
2、為什么不復原維納斯
后來據說斷掉的手臂碎片是被找到了的,也有能力復原,但是大家反而覺得說斷臂的樣子更美,于是就決定不再為她的斷臂續接。
那么為什么反而斷臂會更美呢?
我們仔細觀察維納斯的特征:上半身是裸露的S型曲線,下半身搭著衣服,衣服的褶皺讓維納斯看起來更柔美,左腿微微向前彎曲,下半身又是一個S型。
當維納斯有了手臂之后,你還能全神貫注的看見她的S型曲線嗎。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;
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給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塑像,這個任務讓羅丹既興奮又緊張,因為他怕做不好,一口氣制作了17尊雕像,但是做來做去他都不滿意。
有一天,他正在對著一尊雕像思考的時候,剛好另外一位雕刻家來拜訪他,驚嘆到這尊巴爾扎克的手塑造的非常精彩,不停地贊嘆。羅丹發現發現這個情況后,二話不說,直接將這雙手敲掉。友人當時就蒙了,非常意外,然后羅丹解釋說,假如一個細節分散了觀看者的注意力,哪怕本身多么優美動人,也要毫不留情舍棄。
這就是在藝術里非常重要的減法的作用。手臂的弧度肯定是比身體的弧度要大得,失去雙臂之后反而你的注意力被集中在了維納斯的曲線上。
《巴爾扎克像》 羅丹
3、美學典范是如何形成的
英國有位著名的美學家威廉赫拉斯認為:蛇形線比任何線條都更能創造美,可以稱之為是美的線條。失去雙臂之后的維納斯其實更加符合美學上對于曲線美的要求。
雖然是曲線,但整個雕像整體上還是非常均衡勻稱的,其實是因為維納斯不管從哪個角度上都很吻合黃金分割比例。運用到人的身材上,肚臍眼往上和肚臍眼往下這兩部分比例是0.618比1,腦袋和身體的比例是1比8,也就是常說的九頭身?,F在世界各國的選美,大部分都會依據這個標準。
斷臂維納斯 黃金比例
古希臘人是嚴格按照一個標準來做的雕像,不要小看這個事情,在古希臘之前,社會上還沒有一個關于美的典范和標準。古希臘人是完全的開創者,而且最重要的并不是這些數字,這些標準,而是制定標準這個動作。
定標準最好用的辦法就是自上而下,要有一個人們崇拜的對象來推廣這個標準,所以古希臘人就借用了神,為社會樹立了一個標準。所以古希臘人就創造了一些群體規范,而這些群體規范來幫助民眾來分離美與丑。
這就是人類認知上的進步,認知革命正是歷史從生物學脫離而獨立存在的起點,在這之前,所有人類行為都只能稱得上是生物學的范疇。
這就是為什么古希臘這么偉大,這么又開創性。因為他們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,他們在建立一種美的方程式。